什麼是內外控性格
Locus of Control 是美國心理學家 Rotter 在 1950 年代提出的概念,用來描述人們在面對結果時,傾向將「成功或失敗的原因」歸於自己還是外在環境。
內控型(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):相信結果主要由個人努力、選擇與能力決定。
外控型(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):傾向認為命運受外部因素影響,如運氣、他人決定或環境條件。
舉例來說,若一位業務在達成業績後認為因為我提前規劃並積極拜訪客戶,他屬於內控取向;若他覺得是剛好市場需求上升,運氣好遇到大客戶,則偏向外控取向。
兩種取向都重要,關鍵在彈性
- 內控者通常展現出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與責任意識,他們更傾向主動解決問題、規劃行動。
外控者則較能接受現實與變動,在不確定或高度依賴外部條件的情境中,能保持彈性與適應力。
實際上,沒有所謂好或壞的控制傾向。
在需要長期努力與自我管理的任務(例如學業、職涯發展)中,內控特質有助於持續推進;
但在環境不穩定或結果難以預測的情境(如景氣波動、健康變故)下,外控傾向反而能讓人減少焦慮,接受「有些事並非全由自己掌控」。
- 內控者通常展現出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與責任意識,他們更傾向主動解決問題、規劃行動。
LOC 量表能告訴我們什麼?
- **內外控人格特質量表(LOC Scale)**透過一系列情境題,分析個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控制傾向。
測驗結果通常會顯示一個連續光譜,而非絕對分類──也就是說,你可能偏內控、偏外控,或介於兩者之間。
了解自己的 LOC 特質,可以幫助你:
在工作中:理解你面對壓力與績效挑戰的反應,例如是否傾向責怪外部環境,或願意從自身策略調整。
在人際關係中:覺察你是否容易感到被動、或過度責備自己。
在心理健康上:透過覺知控制傾向,平衡「我能掌控」與「我能接受」之間的界線,減少無力感或焦慮。
- **內外控人格特質量表(LOC Scale)**透過一系列情境題,分析個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控制傾向。
如何運用測驗結果?
- 如果你偏向內控:試著在不如意時提醒自己有些事情不在我掌控中,學會放手能避免過度壓力。
如果你偏向外控:可以練習設定具體行動計畫,將命運轉化為行動,讓自己更有主導感。
若你處在中間地帶,代表你具備情境彈性能根據環境與目標調整責任歸屬,這正是心理韌性的表現。
- 如果你偏向內控:試著在不如意時提醒自己有些事情不在我掌控中,學會放手能避免過度壓力。
掌控感是一種心理資本
- 在現代社會中,掌控感被視為心理韌性的核心要素之一。
透過 LOC 量表,我們不只是理解自己怎麼看待成敗,更能反思:在面對變化時,我是選擇被動等待,還是積極參與?
真正的成長,往往始於一次認真的自我歸因當你意識到能改變什麼、又能接受什麼,你就已經在重新定義命運的邊界。
馬上確認屬於哪一型
- 在現代社會中,掌控感被視為心理韌性的核心要素之一。
colum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