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識專欄

績效管理最致命的錯誤:以為目標一致就等於公平

績效管理裡最容易被忽視、但卻攸關組織公平性與激勵效果的核心問題,在「目標一致」的制度下,出現「結果極端差異」的現象,我們還能說這樣是公平的嗎?
  • 偽裝公平的現象透露了什麼?

    • teamwork04當整個部門訂了相同的目標,但最終有人超標達成 1000%、也有人掛蛋(0%),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樣的結果:
      能力差異被放大,但目標沒有差異化調整
      • 如果所有人都被要求達成一樣的標準,卻忽略每個人擅長領域、資源掌握度與工作成熟度,會導致強者越強、弱者越無力。
      • 表現差者不是沒有潛力,而是從一開始就處於難以達成的條件下。
      目標設定可能無法反映實際工作內容差異
      • 即使同為業務,同樣的 KPI(如月營收、簽約數)在不同客群、區域、產品線下,難度其實天差地遠。
      • 若沒有針對這些背景做「難度校正」,制度上的公平會淪為表面文章。
      「高標超額者」未必是努力最多的人
      • 若部分人能輕易達成超過 1000%,有可能是分配到較具優勢的資源、舊客戶、熱銷產品等,而非單純的個人表現差異。
  • 這樣的「公平」,其實是表面平等實際不公

    • 我們可以用一句話總結這種現象:看起來人人平等,其實是對差異視而不見
      偽裝公平的制度,不僅無法激勵表現,也無法辨識潛力,更讓員工覺得績效評價說一套、做一套
  • 如何更好地設計「公平又有效」的目標管理?

    • 以下是趨於成熟的企業會採取的做法:
      差異化目標設計(Differentiated Goals)
      • 根據資歷、市場區域、產品熟悉度,訂定合理、具挑戰性但可達成的個人目標。
      • 強調「個人進步與潛能激發」,而非單純比較排名。
      動態調整與管理回饋
      • 高達成率者是否該重新調整目標?
      • 達成困難者是否需要資源或訓練支持?
      • 透過定期 Check-in,讓目標不僅是評鑑依據,更是管理工具。
      採用多元評核維度(非只看數字)
      • 包括行為指標、團隊合作、專案貢獻、學習成長等維度,不讓數字成為唯一指標。
      • 特別是對於新手或資源劣勢者,給予發展潛能的空間。
  • 給每個人相同的目標,不代表公平

    • 表面公平、實際懲罰差異。你以為的激勵,可能正在反效果,給每個人「適合他目前階段的挑戰」,才是建立績效文化的開始。
      當我們忽略差異,只看誰衝得快,長期只會讓弱者自我放棄,強者反而覺得沒挑戰可言,整個團隊就此分裂。
      如何建立合適的目標制度
columns

Explore More

從興趣的主題中尋找更多專欄

性格工具

職涯成長

團隊管理

情緒關係

績效思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