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plore Imagination
發現各種性格新觀點。
工作表現
潛伏的掠奪者:透視馬基維利主義人格的洩密風險
台積電2奈米洩密案爆發後,輿論與分析多半聚焦於外在的誘因、內部的壓力,或是資安防護的漏洞。但如果,真正的風險並非來自於一個變壞的好人,而是一個天生就善於偽裝、精於算計的掠奪者呢? 台積電內鬼案迫使我們必須正視一個潛藏在組織中的幽靈,當企業耗費鉅資建立防火牆時,最危險的病毒,可能早已存在於核心團隊之中,並且披著績效卓越的外衣。
工作表現
職場偏差行為 : 預見洩密風險的蛛絲馬跡
當企業的營業秘密失竊,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:誰是內鬼?、防火牆哪裡出了漏洞?。我們急著尋找兇手與兇器,卻很少問一個更根本的問題:這場犯罪,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? 台積電的洩密案告訴我們,真正的第一犯罪現場,可能不是在員工複製檔案的那一晚;而是在他第一次虛報加班費、第一次在辦公室散播謠言時,就已經悄悄佈下。這是一場由無數個微罪所鋪陳,最終引爆的完美風暴。
工作表現
從逆境商數AQ:看見企業潛在的定時炸彈
2025年,全球半導體龍頭台積電爆發了近年最嚴重的內鬼案。數名工程師涉嫌竊取公司最先進的2奈米製程機密,以手機翻拍內部文件的方式,將攸關公司命脈的關鍵技術外洩。這起事件不僅震驚業界,更將一個長期被企業,尤其是高壓的科技業所忽視的議題,血淋淋地攤在陽光下:我們精心挑選的頂尖人才,為何會成為背叛組織的破壞者? 答案,或許不只在於金錢誘惑或法律嚇阻的失靈,更深層的原因,藏在每個人的心理素質裡,那就是逆境商數(Adversity Quotient, AQ)。
工作表現
績效設計的迷思:一罪多罰,正在扼殺你的管理制度
在不少企業中,嚴格管理往往被視為績效制度的最高原則。但在實務操作上,卻常出現一種看似強硬、實則矛盾的管理現象就是一罪多罰。尤其在出勤異常的處理上,這樣的迷思已悄悄腐蝕整個制度的公信力與合理性。